兰州七里河绘“花红柳绿”乡村画卷 推窗出门皆是景
没有困难不可攻克,没有苦难不可逾越。
服务点共设4个点位,分别在石棉县城世纪广场、赖宁广场、川棉广场及重灾区王岗坪乡。未来,他们还将推出更多与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相关的优秀作品。
特别在王岗坪乡的流动图书志愿服务点,专门有老师为孩子们讲故事、教绘画、讲防震减灾知识等,从心理上有效帮助灾区儿童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截至目前,我市文艺工作者共创作诗歌130余首,制作宣传画报70余幅,手写宣传标语80余幅,拍摄作品600余张。地震发生后,为缓解灾区群众心理压力,鼓舞灾区群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抗震救灾,震后第二天,文体旅志愿服务队建立了流动图书志愿服务点,全天候为当地群众送文化、送阅读、送服务。目前,随着抗震救灾转入过渡安置及恢复重建阶段,世纪广场、川棉广场及王岗坪设立的流动图书志愿服务点已撤离,只剩位于赖宁广场的点位还在继续为群众提供服务,直到图书馆通过安全评估。在流动图书志愿服务点,消防员为孩子们普及地震与消防知识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石棉县图书馆出现墙体裂缝,需要安排专业人士对图书馆主体建筑进行安全评估,暂不能对外开放
此外,市疾控中心还通过驻点指导人员核酸采样及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用大喇叭、宣传画、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指导安置点开展疾病症状监测工作等,确保灾区卫生防疫、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的同时,驻点人员对安置点开展快速应急病媒生物监测,了解重点环境蚊、鼠、蝇密度,为采取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为期5天的入职培训中,设置企业文化熏陶、廉洁文化、军事训练、素质拓展、项目走访、商务礼仪等多形式多种类的培训课程,并邀请相关专业老师,确保岗前入职培训见真章、出实效。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此次付加泰独闯草科,穿越10余处塌方路段,记录线路倒杆断杆等故障12处,在一路艰险中跋涉3个小时,他终于赶到草科变电站,顾不上休息,他立即通过卫星电话将线路设备受损情况汇报到位于石棉县城的前线指挥部。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查勘到的一组组受灾数据,为抗震救灾精准施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站立的这个地方不要发生滑坡垮塌,他想到了家中的妻子和女儿。
草科乡处于一条狭长的高山深谷地带,因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不能太低,付加泰无法在机上看清线路设备情况,只得请求降落后实地查看,而另一名队员乘坐的直升机太大,受地形影响不具备降落条件,付加泰便独自踏上了巡线之路。幸运的是,他平安躲过这轮落石。
付加泰独闯草科乡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突袭,石棉县草科乡道路、电力和通信全部中断。草科110千伏变电站失联。9月8日,110千伏草科变电站、10千伏草田线全线恢复。在行走到草科乡塔谷湾时,路上没有一个人,突然前方开始滚落山石,付加泰准备往后退,发现后方垮塌更严重。
当晚8点,付加泰和第一批通过水路+陆路进入草科的电力抢险队伍会合,他协力查勘并恢复了草科110千伏变电站的35千伏供电。他是云南人,大学毕业后进入国网石棉县供电公司,妻子也是云南人,为了他,从云南考到石棉县工作,如果他真的发生了什么意外,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此时,只有想方设法派队伍进入草科,掌握电网受损情况,才能快速开展电力抢修,恢复供电。进不能进,退又不能退,付加泰被困在两个塌方落石之间,不敢动弹。
根据付加泰提供的信息,指挥部迅速制定受损配网线路抢修方案,快速调拨抢修物资,派出抢险队伍。9月6日8时,得知有应急救援直升机先行挺进草科乡,国网石棉县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付加泰顾不上膝伤未愈,主动请缨进入草科,他匆匆告别妻儿,带领一名抢险队员分别搭乘两架直升机,携带卫星电话,跟随其他救援队伍飞向草科。
郑晓蓉黄婕妤本报记者杨宇龙。地震发生前,付加泰左腿膝关节受伤,此时伤势未愈,给本就艰难的路途又增添了几分困难,穿过垮塌处时,他只能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挪过去,加之受余震影响,不断有山石滚落,每一步的行走,他都在提醒自己,要更加谨慎。
得益于长期深入现场管理配网工作,他很快就找到了10千伏草田线63号杆、110千伏唐下线14号杆,付加泰说:当时找到这些杆塔时,内心十分激动,就像找到自己丢失的‘孩子一样欣慰,可是看到这些杆塔和线路受损的样子,又非常心痛。沿着线路走向,付加泰一刻也不敢停留,朝着草科变电站的方向徒步行进,边走边记录杆塔受损情况。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大灾大难面前,付加泰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用坚强的意志和行动为自己的青春写下了最美的一页。此时的草科乡满目疮痍,往日翠绿的崇山峻岭,如今因地震山体滑坡流出了一道道醒目的泪痕,摆在付加泰面前的是一条条险象环生的生死之路,他在乱石杂草间艰难地行走。等待一轮垮塌过后,付加泰瞅准时机快速穿过,可是受伤的膝盖又让他快不起来,此情此景,让这个堂堂七尺男儿急红了眼,好在最终他安全穿过了这一危险区域。随后,抢险队员们与灾区群众患难与共,与艰难险阻战斗到底。
震后仅三天,草科乡集镇恢复正常供电付加泰独闯草科乡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突袭,石棉县草科乡道路、电力和通信全部中断。
此时的草科乡满目疮痍,往日翠绿的崇山峻岭,如今因地震山体滑坡流出了一道道醒目的泪痕,摆在付加泰面前的是一条条险象环生的生死之路,他在乱石杂草间艰难地行走。此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站立的这个地方不要发生滑坡垮塌,他想到了家中的妻子和女儿。
地震发生前,付加泰左腿膝关节受伤,此时伤势未愈,给本就艰难的路途又增添了几分困难,穿过垮塌处时,他只能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挪过去,加之受余震影响,不断有山石滚落,每一步的行走,他都在提醒自己,要更加谨慎。他是云南人,大学毕业后进入国网石棉县供电公司,妻子也是云南人,为了他,从云南考到石棉县工作,如果他真的发生了什么意外,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
草科110千伏变电站失联。在行走到草科乡塔谷湾时,路上没有一个人,突然前方开始滚落山石,付加泰准备往后退,发现后方垮塌更严重。沿着线路走向,付加泰一刻也不敢停留,朝着草科变电站的方向徒步行进,边走边记录杆塔受损情况。等待一轮垮塌过后,付加泰瞅准时机快速穿过,可是受伤的膝盖又让他快不起来,此情此景,让这个堂堂七尺男儿急红了眼,好在最终他安全穿过了这一危险区域。
进不能进,退又不能退,付加泰被困在两个塌方落石之间,不敢动弹。此时,只有想方设法派队伍进入草科,掌握电网受损情况,才能快速开展电力抢修,恢复供电。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大灾大难面前,付加泰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用坚强的意志和行动为自己的青春写下了最美的一页。郑晓蓉黄婕妤本报记者杨宇龙。
草科乡处于一条狭长的高山深谷地带,因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不能太低,付加泰无法在机上看清线路设备情况,只得请求降落后实地查看,而另一名队员乘坐的直升机太大,受地形影响不具备降落条件,付加泰便独自踏上了巡线之路。幸运的是,他平安躲过这轮落石。
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查勘到的一组组受灾数据,为抗震救灾精准施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随后,抢险队员们与灾区群众患难与共,与艰难险阻战斗到底。得益于长期深入现场管理配网工作,他很快就找到了10千伏草田线63号杆、110千伏唐下线14号杆,付加泰说:当时找到这些杆塔时,内心十分激动,就像找到自己丢失的‘孩子一样欣慰,可是看到这些杆塔和线路受损的样子,又非常心痛。此次付加泰独闯草科,穿越10余处塌方路段,记录线路倒杆断杆等故障12处,在一路艰险中跋涉3个小时,他终于赶到草科变电站,顾不上休息,他立即通过卫星电话将线路设备受损情况汇报到位于石棉县城的前线指挥部。
根据付加泰提供的信息,指挥部迅速制定受损配网线路抢修方案,快速调拨抢修物资,派出抢险队伍。9月8日,110千伏草科变电站、10千伏草田线全线恢复。
当晚8点,付加泰和第一批通过水路+陆路进入草科的电力抢险队伍会合,他协力查勘并恢复了草科110千伏变电站的35千伏供电。9月6日8时,得知有应急救援直升机先行挺进草科乡,国网石棉县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付加泰顾不上膝伤未愈,主动请缨进入草科,他匆匆告别妻儿,带领一名抢险队员分别搭乘两架直升机,携带卫星电话,跟随其他救援队伍飞向草科。
震后仅三天,草科乡集镇恢复正常供电激发内生动力,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创新创业。
评论列表